English

让学习困难生品尝成功的喜悦

1998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范永利 我有话说

在数学教学中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,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这正是目前在朝阳区30多所普通学校中开展的数学教学教改实验的主题。这一教改实验对改变基础薄弱校的数学教学现状,培养一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队伍,推动普通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
这项实验面向普通中学,以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为基础,以思维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,充分运用激励机制,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。

在这项实验中,提高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,从而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、参与程度是难点和重点。我们的体会和做法是:

首先,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学生观、质量观。破除那种“因为你有缺点,所以你必须被雕琢”的旧的传统观念,帮助学生发现自我,改造自我,树立“因为我有潜力,只要努力,我同样能成功”的信念,并切实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突破口,扎扎实实循序渐进。

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起动迟缓、起点较低、跨度较小、遗忘较快的特点,我们采用了“低起点、小跨度、做中学、勤反馈”的教学方法。

“低起点”就是把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。课前要摸清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、能力和心理的状态,把知识补漏和心理调整做在上课之前,使学生能挺起胸来听课,抬起头来走路。“小跨度”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,在学生实际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搭好台阶,使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、由具体到抽象,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过程,循序渐进、逐步提高,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“我在进步”,“我又成功了”的愉悦,体验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,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,形成良性循环。“做中学”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认识上的第一个“飞跃”,获得新知识,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认识上的“飞跃”去实践,在动脑、动手、动口、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去体会知识的用途,学会用知识去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“飞跃”。这样才能学到知识、培养能力。在做中学,教师可以为各类学生提供多种参与学习的活动,给学生表现自我、展示才华的机会。“勤反馈”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把学生放在心头,学生学到了哪些、哪儿还存在问题,要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、一个练习及时把握教学的发展过程,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弥补学习中的不足。师生在学习中心理上、思维上、知识上的双向交流与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。

以往的学习检测往往是用一把尺子,一份试卷去评价不同的学生。这样往往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全面、公正的评价,使他们头上总笼罩着失败的阴影,难于摆脱被动的局面。我们在学习了北京市“八五”青年课题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的成果之后,结合我们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,制定了“分层测试卡”。具体做法是,同一份卷子分三部分内容,第一部分考查基本知识,第二部分考查技能训练,第三部分考查灵活运用的能力。每一部分都按百分制计算成绩。有一个学生数学考试从来没及格过,使用分层测试卡后,第一次得了80分,他激动得亲吻这份卷子。当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第一部分测试中取得了好成绩,对自己有了信心之后,他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争取第二个一百分,第三个一百分……这就是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。事实上,社会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高层次研究或专门性技术工作,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都用奥林匹克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。但是,社会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具有自信、自强的品格,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使那些学习能力虽差,却仍可以成为某一方面合格劳动者的学生抬不起头来,“分层测试卡”给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条件,使学生看到一分劳动一分收获,一份努力一份肯定,积极的情绪体验伴随着学习的过程,使好、中、差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,激励他们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。

教改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它既面向全体又注意照顾了个体,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促进的过程,成为建构学生主体的过程,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,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标。(作者单位: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